网络块聚合层的四种存储虚拟化技术是什么
网络块聚合层的四种存储虚拟化技术如下: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基于主机的虚拟化可以通过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逻辑卷管理器(LVM)应用程序实现。LVM 隐藏了物理存储资源的复杂性,并向操作系统提供存储资源的逻辑视图。因为物理存储的抽象发生在服务器本身,因此就不存在分离的控制和数据路径,也就避免了带内虚拟化带来的瓶颈和性能问题。主机可以通过多条路径到达共享存储,存储设备资源也可以任意组合。
基于存储网络的存储虚拟化:基于存储网络的存储虚拟化将虚拟化控制器转移到存储网络的核心部分。因为存储网络已经在所有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建立了连接,所以它更容易透明地截获和处理存储请求,是一种带内的虚拟化方法。这种方案不需要在主机上安装任何代理程序,也支持各种物理存储资源的整合,它需要的仅仅是网络设备(例如专用的存储网络交换机)上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
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对服务器完全透明,无须在服务器上安装任何代理软件。与网络虚拟化不同,它位于存储系统的后端而不是中间,因此避免了增加网络负担且不会成为新的瓶颈。其实,从存储设备厂商的角度出发,存储设备是实施虚拟化技术的最佳位置,厂商可以根据自产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存储设备增加各种虚拟化能力,例如比较初级的RAID和镜像功能、比较高级的多阵列整合技术等。
块聚合层存储虚拟化:实例在实际应用的存储系统中,直接附加存储(D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采用的都是块聚合层的存储虚拟化技术。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如果使用DAS系统,主机只能访问直接挂接的存储资源;而使用SAN系统时,主机可以访问一个共享的存储网络中的所有存储资源。相比较而言,DAS的存储资源不具有共享性(例如PC),只能被本机管理和使用,因此在规模、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缺陷;而SAN将直接附加的连接换成更加灵活的网络互连,可以对存储进行整合、共享以及将多台服务器进行集群从而获得高可用性,同时网络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云计算对存储资源的要求。